“反正你们中国人永远也学不会!”就因为德国人这句有偏见的话语,她潜心钻研起重机技术,发誓要为中国人争口气。多年后,她不负众望,带领科研团队,设计出一台起重能力为4000吨的起重机,向世界大声宣告:世界第一吊属于中国!
这位“世界第一吊”的总设计师名叫孙丽,是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(以下简称“徐工集团”)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主任、高级工程师。她说:“以前我们仰视国外的工程机械,现在我们要超越自己!”
遭到嘲讽,发誓要为国争气
1972年2月出生于徐州的孙丽,在18岁那年考入江苏扬州大学工程机械专业。不过,最初她想进入师范院校成为一名教师,奈何几分之差,让她的教师梦无法实现。但骨子里要强的孙丽不甘落后,她的专业成绩仍名列前茅。
1994年大学毕业后,成绩优异的孙丽回到了家乡徐州,进入专业最对口的单位——徐工集团,从事技术研发工作,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制造。
机械行业里,男多女少,初出茅庐、身材娇弱的孙丽显然不被同事看好。不过,时间一长,她就凭借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。每次开发新产品时,她都会调研市场情况,了解客户需求,对客户提出的改进意见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······
由于表现优秀,1997年,年纪轻轻的孙丽有幸和公司的其他几名工程师,参加在德国举办的工程机械展览会。踏上德国土地的那一刻,孙丽和同事们是满怀憧憬的,可在展览会上,他们看到美国、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展地有500多平方米,而且呈现的高科技机械也是五花八门,而我国的展地只有十几平方米,还只展示了几张照片,也没有摆放一件像样的机械设备。两相对比,孙丽和同事们的心中涌上阵阵酸楚。
尤其是德国工作人员说的一句话,更是深深刺痛了孙丽的心。当时她打算现场拍几张照片带回国内去研究,便礼貌性地询问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拍照,工作人员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后,回复道:“没关系,你尽管拍。”孙丽正想道谢,不料工作人员竟颇带讽刺意味地嘀咕了一句:“哪怕拿录像机录下来也没关系,反正你们中国人永远也学不会!”
这句话让孙丽感受到了极大的侮辱,就像根针一样,扎得她的心生疼。但孙丽也明白,德国人之所以这么傲慢,是因为他们的技术水平在全球数一数二,当我们还在研究50吨级别起重机的时候,德国已经能够生产出800吨级别的履带起重机了。
从这一刻起,孙丽在心里暗自发誓:一定要争口气,把中国机器做成全世界最先进的机器,站上世界之巅。只有这样,类似今天的羞辱才不会再发生。
刻苦钻研,纤肩扛起千吨担
唯有不断钻研,才能做到更好。回国后,孙丽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——研发150吨级别履带起重机的塔臂,这是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吨级履带起重机,意义重大,她明白这是把誓言付诸实践的机会和起点。于是,她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起重机的研究中。
当时的中国,对于起重机技术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,既没有数据可以参考,也没有专家可以请教,等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,这让孙丽走的每一步都格外艰难。然而,她从未想过放弃,而是一点点从最简单的事做起,奔赴全国各地实地调研走访,白天收集第一手数据资料,晚上根据数据设计图纸。每当快要熬不下去的时候,德国工作人员的那句话总会在她耳边响起,鞭策她在科研的路上不断前行。
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、一次又一次的调整,2003年,孙丽和她的科研团队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——研究设计出我国第一台150吨级别的起重机,在国内首次攻克了履带起重机塔式副臂的技术难题。
150吨级别起重机的顺利问世,孙丽和科研团队备受鼓舞,信心大增,她感慨万千:“搞研发、跑工地,当然很苦。不过在成绩面前,这些苦都变成了甜。”这次历练使孙丽从青涩走向成熟,成为了臂架设计的领军人物,她建立的塔式工况应用理论体系被行业当作教材。
短暂的快乐之后,孙丽并没有满足于现状。她清醒地认识到,150吨级别的起重机距离德国800吨级别的起重机还相差甚远,而中国正在高速发展,很多大型建设场地特别需要大吨位的起重机,追求先进技术的脚步不能停。紧接着,她就和团队乘胜追击,相继完成260吨级别、350吨级别等多款产品的总体设计以及多种起重机臂架系统的设计,解决了多项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产品的瓶颈问题。
可即便如此,当时我国千吨以上级别的履带起重机基本全部依赖进口。进口就意味着受制于人,从价格到售后服务都要被外国企业牵着鼻子走,何况国外起重机的操作习惯、工程适应性、施工工法等方面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。
“人活一口气,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建造一台呢?”以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为己任的孙丽铿锵有力地说,“别人能做到的,我们也能做到,别人不敢做的,我们就是掉几层皮也要试试。”
2010年9月,凭借履带起重机的研发经验,孙丽受命主持国家“863”项目重要课题之一——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的研发工作。这不仅是“十二五”期间机械行业唯一入选国家“863”课题的项目,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的履带起重机。
“要吊起4000吨重的东西,就需要至少4000吨的配重对称压着,加上其他部分,组合在一起就得有将近1万吨的重量,这么大的东西还要能移动。”接到任务之初,孙丽就预想到了工作的难度,只是项目正式开始后,比她预估的还要艰难。
面对超乎想象的技术难度,研发团队成员都一筹莫展,巨大的压力让孙丽在担任总设计师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,体重从60多公斤掉到不到50公斤,甚至时常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现象,可她总是短暂休息后就继续投入工作,只因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:为中国人争口气。
同事们在孙丽的敬业精神感染下,也都始终保持着冲锋姿态,通宵达旦地工作,最忙时一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。大家紧紧拧成一股绳,向4000吨级的大型起重机发起挑战。
历时3年,孙丽和她的团队先后共设计出7种配套方案,10种臂架形式,画了10073张设计图纸,最终研制出了4000吨级别的履带起重机,并在山东烟台成功完成“首秀”。这不仅实现了我国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研发制造的新突破,而且打破了国外千吨级履带起重机的行业垄断地位,还迫使国外同类产品的报价降低了20%以上。
国际首创,从跟跑到领先
国之重器——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,创下了3项国际首创技术及6项国际领先技术,拥有80多项国家专利,被称为“世界第一吊”,其中的一车多用技术为国际首创,填补了国际技术领域上的空白,。
加入徐工集团20余年,孙丽在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上哭过笑过,但最令她难忘的日子,当属2017年12月12日。这一天,习近平总书记来徐工集团视察,面对大吊车的模型,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我在宁煤集团看到过。”之后,习近平总书记还嘱托:“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,要加大投入、加强研发、加快发展,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、掌控技术话语权,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。制造业要靠创新驱动发展,特别希望徐工集团为制造强国多做贡献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令孙丽激动得连连点头,时时鞭策她前行。
牢记嘱托,勇毅前行,硕果累累。2018年4月,孙丽被中宣部、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“最美职工”,她作为主创人员参与的“面向大型工程施工的流动式成套吊装设备关键技术与应用”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,强势奏响了中国装备制造最强音。2020年10月,孙丽被授予2019年度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荣誉称号。
“你是怎么做出这么好的产品的?”这是孙丽获奖时被问的最多的问题,每次她总是坚定地回答:“为争一口气,向全世界大声宣告‘世界第一吊’属于中国。”顿时,台下掌声雷动。
作为一名中国装备制造业崛起和腾飞的见证者和参与者,孙丽深切地体会到,经过艰苦奋斗,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。因此她推出产品经理机制、产品总体竞标制和“133”培养工程,不遗余力地推进人才培养,选拔出一批青年员工,为他们创造新产品研发的机会,并安排一批高级工程师当他们的指导老师,激励青年人才在项目研发中不断成长。
孙丽特别看重青年员工的独立创新意识和精益求精态度。时间一长,青年员工也深谙这一点,总是在吃透问题后,才敢去找她。对此,徐工集团设计师崔丹丹打趣道:“‘铁娘子’这个称呼比较适合孙丽,她工作上特别认真,对每个设计、每次改动,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,要求设计人员把每个环节都要解释清楚。”
一丝不苟创佳绩。到2022年底,孙丽共培养出10名主任设计师、8名副主任设计师,带领团队实施的多项核心技术研究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、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,获发明专利21项。
成绩可喜可贺,未来可盼可期。2023年五四青年节,孙丽身着干练职业装,对青年研发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:“你们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栋梁之才,更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希望。我希望你们在现在的基础上,攻克更难的技术,做更好的产品。”
让中国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从零到有,从跟跑到领先,孙丽带领科研团队书写出了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的中国装备传奇。未来,她将和同事们一起努力践行“技术领先、用不毁”的金标准,为实现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创造”的目标而不懈奋斗。
本文转载自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本文观点不代表起重机械设备网立场。
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